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技术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012-11-01 13:42: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发展高技术产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期间,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战略的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兵团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为兵团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符合兵团实际和跨越式发展要求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是促进兵团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规划依据《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请抓紧研究提出“十二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思路的通知》以及《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结合兵团实际编制,是“十二五”期间推动兵团高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1.高技术产业平稳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发展年均增长速度为21%,生物医药、新材料两大产业产值占兵团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80%以上。具有兵团特色和优势的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兽药)、新材料初步形成规模。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作用日益明显,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截止目前,兵团拥有企业技术中心31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兵团农业科技园区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 各类中试基地12个,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17家。技术创新体系初具规模,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自主创新成效显著,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十一五”期间,兵团本级科技开发经费投入总额1.74亿元,年均增长20.2%,比“十五”增长97.7%。“十一五”期间,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25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4项。研制开发的“大功率氢等离子裂解煤制乙炔关键设备及工艺”, 已初步建成5MW工业性试验装置,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成套技术,为进一步产业化奠定了基础。研究开发的40000KVA密闭式电石炉清洁生产技术及电石炉尾气提纯与处理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4.信息产业发展有新进展。以碳化硅半导体晶片等电子元器件制造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开始起步,成为“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新疆天科合达蓝光半导体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碳化硅半导体晶片新产品,新疆西部宏远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特高压电极箔,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居国内先进水平。一师、八师、十二师等自主开发生产的超级电容器电极用多孔炭材料、节水灌溉控制设备、照明用智能控制器等产品,提高了信息产品制造企业的技术和规模化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正在成为兵团高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促进农业稳产高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天富信息、汇业公司为代表的IT企业自主研发的一批软件产品在兵团得到推广应用,带动了兵团信息系统咨询、集成、监理等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5.产业集群发展趋势明显加强。兵团初步形成了以石河子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为支撑,以石河子、乌鲁木齐、五家渠天山北坡经济带为核心的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产业、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集群,辅射作用日趋增强。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新材料和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石河子高技术产业基地等产业集聚趋势初显。园区和基地的发展,为兵团高技术产业提供了发展平台。
(二) 存在问题
1.产业规模小,链条短。兵团高技术产业的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龙头企业少,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条短,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作用不强,对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作用有限。
2.发展不平衡,集群优势不明显。高技术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天山北坡经济带,部分师高技术产业还是空白,南疆师和北疆师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差距较大,集群优势不明显,影响了兵团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3.产业发展投入不足,融资环境差。高技术产业发展资金投入普遍不足。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少,企业投入主体地位不突出,高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尚待完善,投资渠道单一,企业自筹和融资渠道窄,对政府投入依赖性大。投入不足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4.高技术人才缺乏。缺乏高水平的研究开发人才、高技术企业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与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是制约兵团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5.体制机制有待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产学研有效结合的形式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促进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不足,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建设和政策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所有制结构单一,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机制不活影响了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三)面临的形势
1.国际金融危机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力发展以科学技术和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应用所形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我国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为兵团“十二五”时期,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战略机遇。
2.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实施和中央加快新疆和兵团发展与稳定的战略部署,为高技术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新疆及兵团的发展,兵团将迎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为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3.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随着国家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人们的创新意识、创新需求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创新环境得到优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健全,为兵团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4.兵团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大调整、发展方式战略性大转变,为高技术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大力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出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充分发挥其在引领新兴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是新形势下,提高兵团经济国内外竞争力,实现经济大调整、发展方式大转变的必然选择。两个大转变,为高技术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5.兵团城镇化和工业园区的加快建设,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当前兵团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建设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在人力资本、技术积累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兵团重点产业领域已具备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在中央和各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兵团的发展环境将不断优化,将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努力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有利于支撑兵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抢占经济制高点,推动兵团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兵团在西北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坚持依托资源、注重应用、产学研合作、承接产业转移、规模发展的原则,以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为抓手,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促进高技术产业规模发展。努力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配套完备的高技术产业集群,促进兵团经济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大转变。
(二)基本原则
1.优势领域、突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兵团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领域,集中力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形成规模,带动高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
2.依托资源、注重应用。优先发展兵团具有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的高技术产业,形成兵团特色。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应用促发展,以应用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
3.市场引导、行政推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方针,发挥规划在引导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的基础作用,坚持行政推动,引导社会投资和优势资源投向高技术产业。
4.承接转移、聚集产业。制定政策,采取措施,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工业园区和开发区为载体,加快高技术产业规模发展,产业聚集。
5.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根据区域发展条件和产业特点,合理布局高技术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特色鲜明、产业聚集、效益显著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1.高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15年,力争高技术产业总产值比“十一五”末翻三番,占兵团工业总产值的3%以上。
2.高技术产业集聚度逐步提高。在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取得突破,建立起具有兵团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特色鲜明的2—3家高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3.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建立起与兵团经济发展相适应,对产业发展具有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的技术创新体系。到2015年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国家地方联合建设工程研究中心3-5家,国家地方联合建设工程实验室2-3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5-20家,兵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0家, 产学研联合示范基地15家。
4.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显著成效。传统产业技术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发展重点
根据兵团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围绕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步伐。按照依托资源、突出重点、规模发展的原则,“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培育高技术服务业,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实现高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
(一)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生物技术产业
优先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大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力度,采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及发酵工程进行规模化生产。利用新疆特有的中药材、民族药材资源优势,以中草药提取技术为核心,上连药材生产,下延药剂加工,开发生产疗效确切的现代中药,形成依托新疆特色药物资源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加速各类新型疫苗的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生产,加大动物重大疫病生物制品的开发力度,创制新型安全的高效疫苗、诊断试剂以及替代传统产品的治疗药物。以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公司和华世丹药业公司为龙头,以五家渠工业区和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师分区为依托,在六师、十二师、乌鲁木齐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大力发展生物农业。利用兵团动植物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基因导入、克隆技术、优质种苗脱毒快繁等技术优势,加快发展兵团生物育种产业。构筑以分子育种技术为核心的新型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优质、多抗新品种的科技含量,显著提高兵团动植物新品种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利用生物技术,开发专用化、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多功能生物种衣剂、水溶性腐殖酸滴灌专用肥、新型高效生物肥料、生物饲料及生物农药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以“二校一院”为技术依托,以工业园区为平台,整合现有小型种子加工企业,在主要农作物种植区,重点发展1—2家大型种子加工企业。
2.电子信息产业
加快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在做大碳化硅、电极箔产品,尽快形成规模的同时,引导和支持向其下游产业链拓展。依托石河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兵团口岸优势,引进内地企业参与建设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发展立足新疆、向西开放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扶持超级电容器,节水、照明等控制仪器的生产。依托乌鲁木齐、石河子的人才优势,在农六、八、十二师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制造业。
通过招商引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合作办厂等多种途径,积极发展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充分利用拟在喀什和霍尔果斯建设特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机遇,在三师、四师重点发展面向中、西亚市场的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
加大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食品医药、纺织服装、农牧机械、新型建材、矿产开发和化工电力六大主导产业的应用。推进研发和设计协同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围绕建立农业“三大基地”要求,大力推广滴灌自动控制技术,扩大高效节水灌溉面积。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业全程机械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应用。鼓励第三方电子商务发展,支持中小企业积极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在线销售、采购等生产经营活动。开展重点、大宗工业品、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根据我国多项物联网标准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的优势,积极引进、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兵团物联网相关产业零的突破。
积极发展软件产业。根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发各类应用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发展。在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软件园,通过招商引资和对口支援,在农八师和乌鲁木齐重点发展软件产业。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外包、信息工程监理等,推动信息服务业向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新材料产业
利用国家技术转移政策,依托兵团特有矿产资源,新材料产业要努力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重点支持和培育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市场需求量较大、产业化基础较好的新材料产业,力争在新材料设计、制备工艺技术、新品种开发、延伸产业链和材料工业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上有突破性进展,使新材料的品种、质量、技术性能达到新水平。着力开发符合市场需求,性能优良,附加值高的绿色新材料,形成特色新材料产业集群。
依托兵团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对口支援单位,扩大以煤炭、石油焦为主要原料的高端材料产业规模,加快以天然沥青、膨润土、蛭石、粉煤灰等为原料的新材料的产品开发,并形成规模。重点推动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生物基材料、环境友好型材料、复合材料、特种功能性硅酸盐材料、金属合金材料等的产业化进程,支持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
加强纳米级超细碳酸钙、纳米孔膨润土等纳米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生产,扩大纳米技术在化工、建材、塑料等领域的应用;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推进城市建设及大力解决民生问题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新型防水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绿色环保化工涂料等。新材料基地建设以天富热电和天业集团等上市公司及西部宏远等引进企业为龙头,以石河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重点发展高性能碳基新材料、纳米改性材料、大掺量粉煤灰建筑材料、以煤、石灰石、膨润土等矿产资源为原料的新型材料等,把石河子建成国家级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
4.新能源产业
发展以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及下游产品生产,适时发展以油料下脚料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开展秸秆、木屑等农林业废弃物气化、固化供热与发电、大型沼气开发综合利用与示范等,在二师、六师、八师重点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
充分利用兵团丰富的风能资源,吸引国内先进的风电装备企业来兵团建厂,推广应用风能发电技术,建设风电项目,提高风能利用率,在五师、十三师重点发展风能产业。
支持推广太阳能利用技术,开展太阳能采暖、空调等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应用,依托大电网,在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建设太阳能发电示范项目,在无电地区推广应用风光互补系统,解决无电地区人口用电问题。依托新疆丰富的资源优势和潜在的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形成多晶硅、太阳能切片、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业链,在一师、八师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现代农业。围绕农业优势产业, 以特色农产品基地为依托,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加大农业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建立高效配套的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开发并加速推广新型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适用技术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有效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经济耐用的农业节水灌溉成套设备。以优质、高产、专用作物新品种、新组合选育及其产业化为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加强高新技术育种研究与开发,大幅度提高育种技术水平。加快畜禽新品种(系)的选育与产业化,提高新品种选育及其快速扩繁技术水平。加强良种快速繁育技术开发,推动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加快精准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步伐,用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农业,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特色农业,以优质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选择一批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大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特色水畜产品等,大力推进特色林果、畜产品、农作物精深加工,并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规模,培育壮大一批实力雄厚、辐射带动力强、具有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
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农业十大主体技术和精准农业六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品种繁育、种植养殖、施肥灌溉、植保防疫等领域产业的优化升级。
(三)积极培育高技术服务业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电信运营商现有条件,建设覆盖兵、师、团,规范、统一的传输网。综合利用公共通信网络、实用信息技术和多种信息终端,推进偏远、边境团场、连队宽带信息网络的覆盖和使用,促进信息服务消费。根据兵团需求,整合资源,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深化电子商务应用,鼓励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发展,开展重点、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建立集农资集中采购、农产品收购管理、大宗农产品销售、招商引资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发展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围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流通企业和快递服务提供商,建立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一体化的连锁经营体系,推进耐用消费品、农资、医药等连锁经营网络向团场连队延伸。
稳步推进电子政务。整合资源、注重应用,推动政务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网络资源整合,构建统一的兵团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兵团与师(市)、团场网络的互联互通。推动建立兵团协同办公平台,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进一步完善各师、各部门政务门户网站功能,提高便民为民服务水平。完善重点业务系统,健全政务门户网站群。
培育发展数字内容服务。建设公共信息基础数据库,提高信息资源开放程度。发展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等领域的数字内容产品。积极支持专利服务、技术市场等中介机构发展,培育技术市场,促进专利技术、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技术进步为支撑,推动经济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大转变,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加大农业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加大农业十大主体技术和精准农业六项技术在农业产业化各环节的推广应用力度,重点开发并推广现代种业生产技术、农业节水与保护性耕作技术、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预防控制技术、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精准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特色农产品存储与保鲜技术、设施生产与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特种资源高效生产与健康养殖技术、农业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农业新型装备生产技术、农产品转化升值技术等,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品种繁育、种植养殖、施肥灌溉、植保防疫等领域产业的优化升级。
紧紧围绕工业优势产业,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抓好重点企业的高新技术渗透、应用和改造,采取政策引导,带动企业工艺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加快采棉机械、畜禽养殖机械、特色林果业机械等农牧机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加快果蔬饮料、精炼食用油脂、畜产品深加工及农产品贮存等食品饮料产业的技术开发与生产。加快新型纺纱技术,数字喷射印花技术、纤维及纱新型染色技术、多功能印染后整理技术、天然纤维织物的防皱整理技术以及环保型功能性助染剂等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快氯碱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步伐,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加大烧碱和PVC后加工产品的开发,拓宽烧碱的应用范围,增加PVC树脂的品种,大力发展有机氯产品,提高氯碱行业的精细化工产品比例,促进传统工业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
积极推进服务业信息技术应用,提升服务业水平。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效率和经济效益。积极培育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业和信用服务业,逐步推广应用物联网,开发旅游业、零售业、物流业等服务业信息资源,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
四、重点专项
(一)生物医药专项
加强中药制药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以动态逆流提取、超临界CO2萃取、膜分离、大孔树脂、微波辅助等新技术,提取、浓缩新疆特色中药材的有效部位、单体,实现中药提取物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优先发展用于治疗肿瘤、肝病、心血管病、流感、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中成药,加快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品种、品牌和企业。加强对现有药品的二次开发,在处方设计、工艺技术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用现代制剂新技术生产传统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选择具有明显地域优势、市场潜力大、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化基础较好的甘草、肉苁蓉、枸杞子、红花、红景天、骆驼蓬、罗布麻等新疆特色中药材,按照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采用现代节水技术、生物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等,推进新疆特色中药GAP种植基地建设,加快中药材种植业发展。
利用生物反应器全悬浮培养技术、微载体培养技术进行生物制品抗原大规模生产,采用先进浓缩纯化工艺,生产高效安全疫苗。开展生物制品耐热保护剂、新型免疫佐剂、动物疫病诊断试剂等动物用生物制品关键生产技术开发。建立生物制品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加快成果转化。
加大动物用生物制品的开发力度,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及发酵工程进行规模化生产。开展口蹄疫、禽流感、蓝耳病、小反刍兽疫和猪瘟等国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用疫苗和布鲁氏菌等重要人畜共患病疫苗的研制。加快口蹄疫合成肽疫苗、蓝耳病疫苗、小反刍兽疫疫苗、猪瘟疫苗等产业化生产。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开发动物多价、多联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植物疫苗以及合成肽疫苗。
(二)现代农业技术专项
积极发展各类作物水溶性腐殖酸滴灌专用肥、新型生物滴灌专用肥、生物微肥的生产,稳步推进生物农药的开发研究和生产,大力发展生物饲料产业,为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农用生物产品。
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开展自动化/可控管道输水技术、灌溉节水与生物节水综合配套技术、精量灌溉技术、水资源与农业生产,生态与环境保护综合优化配套技术开发与示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展大田作物、特色林果业和设施农业节水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提高粮、油、经济作物的综合生产能力。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和推广优质抗虫棉、彩色棉新品种。利用转基因动物制备技术,采用优良基因导入、定向育种的方法,培育高产、优质绵羊新品种。发展特色林果、特色畜产品、特色农作物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用农业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农业,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涉农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推进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和智能化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三)信息化专项
加大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示范试点工作,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推进研发和设计协同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转换两大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依托兵团大农业优势,积极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相关的各类智能、精准控制设备的生产及应用。加大信息技术在传统农业中的应用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现代化水平;发展节水智能控制技术设备的产业化。
积极培育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监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等信息服务业示范,并取得突破,促进兵团信息服务业发展。
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及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以应用促发展,通过采用信息手段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快信息化与兵团各行业的融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技术进步。
(四)电子元器件与软件产业化专项
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的矿产和电力资源,使具备碳化硅晶片生长、加工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半导体新型元器件及材料实现“本土化”,提升电子元器件的技术水平,加快形成经济规模。以企业为核心制备国防、航天航空抗辐射电子器件、微电子、电力电子和半导体照明器件、高效节能元器件等,推动电子元器件产业的技术升级,加快产业化进程。引导碳化硅产能扩大及产业链延长、超高压电极箔产业化项目建设、有机硅及其副产品产业化发展。
建立向西开放的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和技术服务出口基地。依托石河子经济开发区、利用建设中亚自由贸易区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机遇,引导东部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向兵团转移,建立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视听类、通信类、计算机类等劳动技术密集型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业。
积极开发各类应用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发展。根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需求,以应用为导向,重点开展工业自动控制、农业智能化、系统组合应用中间件等应用软件的开发、生产,加快对电磁阀等节水关键设备及棉纺智能控制软件的生产,开发适应团场特点、方便实用、质优价廉的应用软件。鼓励兵团企业与国内外软件生产企业合作,培育发展兵团自己的软件企业,推动软件产业发展。
(五)新材料专项
开展超级电容器、碳化硅晶片和超高压电极箔等材料技术开发,通过规模升级及节能减排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高端材料生产基地。
依托天然沥青、膨润土、蛭石、粉煤灰等原料优势,开发高性能路用沥青、防腐涂料、密封和堵漏新材料、钠基膨润土、钙基膨润土、有机膨润土、基于粉煤灰的高性能纤维以及用于热气管道、墙体耐热、隔热保温材料等节能产品,开展膨润土在医药、化工等相关领域的应用技术开发,加快其产业化进程,形成较完整的膨润土产业链,建成具有新疆特色的建材生产加工基地。
加强聚氯乙烯(PVC)专用料和特种PVC工程塑料的产业开发, 在高聚合度PVC、高速挤出PVC电缆专用料、透明PVC、内增塑PVC、阻燃抑烟PVC、PVC木塑和石塑复合材料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初步形成聚氯乙烯(PVC)专用料和特种PVC工程塑料研发和生产体系,保障兵团PVC产业健康发展。
利用新疆独特环境气候条件和生物质资源,大力开发环境友好可生物降解新材料。开展现代设施农业专用可控降解农用地膜、转光棚膜产品开发和推广,建立棚膜材料生产和应用示范基地,扩大产业规模;开展基于农业废弃物的生物材料开发,植物废弃物基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开发,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环境友好材料生产加工基地。
开展特种、功能性水泥产业化技术开发,重点开发节能、节土,并能改善建筑功能的混凝土砌块、建筑板材、空心砖、复合墙等节能新品种,形成产业规模。
(六)新能源专项
发展以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重点开发以农作物秸秆和木质素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关键技术,优化燃料乙醇生产工艺,降低水耗、能耗和污染,提高综合效益。选择适宜兵团种植且油脂生产成本低、抗盐碱、耐干旱的草本油料植物、木本油料植物和沙漠微藻进行种植示范和生产工艺开发,提高转化效率;培育和发展生物柴油生产原料基地和生物柴油生产企业,提高产业化规模,建设示范项目。
开发生物质燃气高效净化技术,开展秸秆、木屑等农林业废弃物气化、固化、供热与发电等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秸秆气化和固化技术,结合兵团实际,开展秸秆、木屑等生物质原料气化和固化研究和示范;在小城镇开展秸秆、木屑等农林业废弃物发电和集中供热、供气试点。
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的风能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建设风电项目,稳步发展风能产业。
支持推广太阳能利用技术。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区域,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大电网,建设太阳能产业基地;在电网难于通达、供电质量差的边远团场和无电地区推广应用风光互补系统,解决无电地区人口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在兵团城镇化建设中加强新能源的利用、推广墙面建筑节能技术。
(七)创新能力与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专项
加强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科技创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若干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基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及产品开发。
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疆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组建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研究开发行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实现产业化,不断提升行业技术水平。重点建设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农用装备制造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煤化工、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制品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兵团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设施的开放和共享。加快南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以两所大学、农垦科学院为中心,各师农科所协作配合的农业科技研发平台,形成研究领域布局合理、区域特色明显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八)技术开发与产业技术升级专项
重点开展氯碱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加工、热电联产等行业的节能减排新技术和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开发,有机硅及新型合成材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研究开发,打造上下游完整产业链,大幅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区内外领先的先进技术。
充分利用优质农产品资源,创新传统加工技术,引进现代加工技术,培育特色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开展特色果蔬贮藏保鲜和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技术开发;天然、绿色、有机、保健、功能性食品等系列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番茄、葡萄等优质瓜果蔬菜深加工技术及多用途产品开发;乳制品和肉制品深加工及风味产品开发;食品工业下游产品综合利用技术及产品开发,形成以特色产品为主导的食品加工技术体系。
围绕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积极开发耕、播、收等农田基本作业机械、农业工程机械和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装备;开发高效节水灌溉器材;围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研究开发一批园艺、畜牧等特色农牧机械;围绕氯碱化工产业发展,着力加强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化工设备的研发;发挥农业机械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改造和提升现有产业水平。
以节约资源、提高效益为目标,重点开展:高产、高效、集约化能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高效洁净燃烧发电、水力发电、联合循环发电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研究。
开展多种功能性纤维混纺、交织、交并新产品的开发;印染关键技术研发;清洁生产新工艺和新技术在纺织业的应用;纺织产品功能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快形成集纺纱、织布、印染、家纺、服装为一体的纺织产业体系。
应用现代技术,创新建材产品。重点开展水泥、玻璃等新型生态、环保、节能建材生产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应用;以工业废渣及副产品开发新型、轻质、高强、保温复合墙体材料及其制品研发,促进建材产业的发展。
(九)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
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农副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气,进行综合治理与利用,瞄准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前沿,加强自主创新技术的开发,重点突破废弃物治理与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提高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
重点开展以煤矸石、粉煤灰为重点的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带动锅炉废渣、电石渣、烟气脱硫石膏、盐泥、石棉开采中的大量尾矿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治理与综合利用,形成煤—电—建材等系列产品链。
重点开展煤焦炉气、电石炉气和矿区瓦斯气的综合利用技术,加快发展碳一化工产品,形成新的下游产业,为兵团化工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兵团棉籽油加工废弃物棉籽壳、棉粕、脱臭馏出物、皂角等为原料,重点开展棉籽油加工废弃物资源化清洁利用关键技术开发,推进兵团棉籽油加工废弃物资源化清洁利用产业快速发展。围绕煤焦油精细化分离、煤焦油成分衍生物的开发和煤焦油催化加氢制备燃料油等方面进行煤焦油深加工的技术开发,开展煤化工企业煤焦油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开发钾盐系列产品,硼、锂重要资源分离提取的成套关键技术和产品,钾盐其他共生资源利用及高附加值产品,从盐湖提取钾、镁、锂盐后的母液中提取铷铯的新技术。
(十)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项
围绕兵团规模化经营所亟需的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特色林果业生产的重点,开展高效低污染大型植保机械装备开发与示范、果园多功能移动作业平台的开发与示范、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红枣分级设备研制、大型少免耕精密播种机械研究与开发、大功率拖拉机配套翻转双向超深耕犁等作业机械的研发与推广。
加强新型农机具的研制和推广,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技术水平。围绕节水灌溉、棉花种植生产和收获机械化、特色经济作物收获,加工以及畜牧产业的需要,积极研制和引进开发先进适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农业机械新产品。重点在棉花全程机械化、特色林果业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开展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的开发。加快机采棉配套机械开发推广步伐,初步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做大做强播种机械制造产业,使干旱、半干旱区使用的播种机械种类基本齐全,播种机械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大幅度提高。
加强农用装备制造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以兵团农机科研院所和重点农业机械制造企业为重点,建设耕整播种机械、收获加工机械、节水灌溉机械装备制造体系,打造兵团农机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宏观引导,促进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发挥兵团宏观引导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在市场准入、示范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有力措施,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二是加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切实将高技术产业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三是对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化基地等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四是做大做强高技术龙头企业,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二)营造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建立有利于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资金投入,加大对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二是建立健全创业风险投融资机制,为高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根据高技术产业发展特点,建立以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公平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四是营造有利于创新和创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强化招商引资,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紧紧把握后金融危机时代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强、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支持和鼓励兵团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在兵团设立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鼓励企业开展与区内外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 提高技术创新的起点,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四)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构建多元化投资体系
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引导并带动民间资金投向高技术产业,扩大高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总量。二是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由“政府主导型”向“企业主导型”模式转变,使风险投资机构出资者结构多元化。三是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四是加快培养和引进懂金融、懂法律、会管理的创业风险投资专业人才。五是建立和完善畅通的风险投资资本退出机制。
(五)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以产学研联合的方式,组建技术研发机构,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系统集成和工程化能力。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加强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类研究机构、检测机构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应用技术开发,大力推进科研基础设施的开放和共享。加速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大力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成果转化,加速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六)坚持以人为本,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加强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高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创新型人才和高级实用型人才培养。以中高级技术人才培养为重点,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建立人才引进机制,鼓励人才带成果到兵团创业,健全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坚持以创新能力素质为核心,以业绩和贡献为导向,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完善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人才奖励体系。
(七)以城镇和产业园区为依托,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结合兵团城镇建设规划和中央支持兵团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师(市)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创造条件,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在园区落户,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支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增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功能。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的平台作用,积极运用土地、补贴等手段,支持重点园区建设,完善配套服务,降低商务成本,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规划依据《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请抓紧研究提出“十二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思路的通知》以及《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结合兵团实际编制,是“十二五”期间推动兵团高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1.高技术产业平稳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发展年均增长速度为21%,生物医药、新材料两大产业产值占兵团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80%以上。具有兵团特色和优势的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兽药)、新材料初步形成规模。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作用日益明显,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截止目前,兵团拥有企业技术中心31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兵团农业科技园区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 各类中试基地12个,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17家。技术创新体系初具规模,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自主创新成效显著,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十一五”期间,兵团本级科技开发经费投入总额1.74亿元,年均增长20.2%,比“十五”增长97.7%。“十一五”期间,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25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4项。研制开发的“大功率氢等离子裂解煤制乙炔关键设备及工艺”, 已初步建成5MW工业性试验装置,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成套技术,为进一步产业化奠定了基础。研究开发的40000KVA密闭式电石炉清洁生产技术及电石炉尾气提纯与处理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4.信息产业发展有新进展。以碳化硅半导体晶片等电子元器件制造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开始起步,成为“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新疆天科合达蓝光半导体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碳化硅半导体晶片新产品,新疆西部宏远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特高压电极箔,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居国内先进水平。一师、八师、十二师等自主开发生产的超级电容器电极用多孔炭材料、节水灌溉控制设备、照明用智能控制器等产品,提高了信息产品制造企业的技术和规模化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正在成为兵团高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促进农业稳产高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天富信息、汇业公司为代表的IT企业自主研发的一批软件产品在兵团得到推广应用,带动了兵团信息系统咨询、集成、监理等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5.产业集群发展趋势明显加强。兵团初步形成了以石河子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为支撑,以石河子、乌鲁木齐、五家渠天山北坡经济带为核心的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产业、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集群,辅射作用日趋增强。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新材料和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石河子高技术产业基地等产业集聚趋势初显。园区和基地的发展,为兵团高技术产业提供了发展平台。
(二) 存在问题
1.产业规模小,链条短。兵团高技术产业的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龙头企业少,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条短,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作用不强,对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作用有限。
2.发展不平衡,集群优势不明显。高技术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天山北坡经济带,部分师高技术产业还是空白,南疆师和北疆师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差距较大,集群优势不明显,影响了兵团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3.产业发展投入不足,融资环境差。高技术产业发展资金投入普遍不足。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少,企业投入主体地位不突出,高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尚待完善,投资渠道单一,企业自筹和融资渠道窄,对政府投入依赖性大。投入不足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4.高技术人才缺乏。缺乏高水平的研究开发人才、高技术企业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与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是制约兵团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5.体制机制有待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产学研有效结合的形式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促进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不足,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建设和政策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所有制结构单一,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机制不活影响了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三)面临的形势
1.国际金融危机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力发展以科学技术和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应用所形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我国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为兵团“十二五”时期,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战略机遇。
2.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实施和中央加快新疆和兵团发展与稳定的战略部署,为高技术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新疆及兵团的发展,兵团将迎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为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3.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随着国家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人们的创新意识、创新需求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创新环境得到优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健全,为兵团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4.兵团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大调整、发展方式战略性大转变,为高技术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大力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出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充分发挥其在引领新兴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是新形势下,提高兵团经济国内外竞争力,实现经济大调整、发展方式大转变的必然选择。两个大转变,为高技术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5.兵团城镇化和工业园区的加快建设,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当前兵团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建设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在人力资本、技术积累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兵团重点产业领域已具备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在中央和各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兵团的发展环境将不断优化,将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努力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有利于支撑兵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抢占经济制高点,推动兵团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兵团在西北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坚持依托资源、注重应用、产学研合作、承接产业转移、规模发展的原则,以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为抓手,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促进高技术产业规模发展。努力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配套完备的高技术产业集群,促进兵团经济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大转变。
(二)基本原则
1.优势领域、突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兵团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领域,集中力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形成规模,带动高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
2.依托资源、注重应用。优先发展兵团具有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的高技术产业,形成兵团特色。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应用促发展,以应用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
3.市场引导、行政推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方针,发挥规划在引导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的基础作用,坚持行政推动,引导社会投资和优势资源投向高技术产业。
4.承接转移、聚集产业。制定政策,采取措施,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工业园区和开发区为载体,加快高技术产业规模发展,产业聚集。
5.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根据区域发展条件和产业特点,合理布局高技术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特色鲜明、产业聚集、效益显著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1.高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15年,力争高技术产业总产值比“十一五”末翻三番,占兵团工业总产值的3%以上。
2.高技术产业集聚度逐步提高。在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取得突破,建立起具有兵团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特色鲜明的2—3家高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3.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建立起与兵团经济发展相适应,对产业发展具有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的技术创新体系。到2015年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国家地方联合建设工程研究中心3-5家,国家地方联合建设工程实验室2-3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5-20家,兵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0家, 产学研联合示范基地15家。
4.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显著成效。传统产业技术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发展重点
根据兵团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围绕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步伐。按照依托资源、突出重点、规模发展的原则,“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培育高技术服务业,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实现高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
(一)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生物技术产业
优先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大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力度,采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及发酵工程进行规模化生产。利用新疆特有的中药材、民族药材资源优势,以中草药提取技术为核心,上连药材生产,下延药剂加工,开发生产疗效确切的现代中药,形成依托新疆特色药物资源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加速各类新型疫苗的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生产,加大动物重大疫病生物制品的开发力度,创制新型安全的高效疫苗、诊断试剂以及替代传统产品的治疗药物。以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公司和华世丹药业公司为龙头,以五家渠工业区和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师分区为依托,在六师、十二师、乌鲁木齐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大力发展生物农业。利用兵团动植物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基因导入、克隆技术、优质种苗脱毒快繁等技术优势,加快发展兵团生物育种产业。构筑以分子育种技术为核心的新型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优质、多抗新品种的科技含量,显著提高兵团动植物新品种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利用生物技术,开发专用化、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多功能生物种衣剂、水溶性腐殖酸滴灌专用肥、新型高效生物肥料、生物饲料及生物农药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以“二校一院”为技术依托,以工业园区为平台,整合现有小型种子加工企业,在主要农作物种植区,重点发展1—2家大型种子加工企业。
2.电子信息产业
加快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在做大碳化硅、电极箔产品,尽快形成规模的同时,引导和支持向其下游产业链拓展。依托石河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兵团口岸优势,引进内地企业参与建设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发展立足新疆、向西开放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扶持超级电容器,节水、照明等控制仪器的生产。依托乌鲁木齐、石河子的人才优势,在农六、八、十二师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制造业。
通过招商引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合作办厂等多种途径,积极发展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充分利用拟在喀什和霍尔果斯建设特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机遇,在三师、四师重点发展面向中、西亚市场的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
加大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食品医药、纺织服装、农牧机械、新型建材、矿产开发和化工电力六大主导产业的应用。推进研发和设计协同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围绕建立农业“三大基地”要求,大力推广滴灌自动控制技术,扩大高效节水灌溉面积。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业全程机械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应用。鼓励第三方电子商务发展,支持中小企业积极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在线销售、采购等生产经营活动。开展重点、大宗工业品、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根据我国多项物联网标准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的优势,积极引进、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兵团物联网相关产业零的突破。
积极发展软件产业。根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发各类应用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发展。在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软件园,通过招商引资和对口支援,在农八师和乌鲁木齐重点发展软件产业。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外包、信息工程监理等,推动信息服务业向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新材料产业
利用国家技术转移政策,依托兵团特有矿产资源,新材料产业要努力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重点支持和培育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市场需求量较大、产业化基础较好的新材料产业,力争在新材料设计、制备工艺技术、新品种开发、延伸产业链和材料工业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上有突破性进展,使新材料的品种、质量、技术性能达到新水平。着力开发符合市场需求,性能优良,附加值高的绿色新材料,形成特色新材料产业集群。
依托兵团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对口支援单位,扩大以煤炭、石油焦为主要原料的高端材料产业规模,加快以天然沥青、膨润土、蛭石、粉煤灰等为原料的新材料的产品开发,并形成规模。重点推动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生物基材料、环境友好型材料、复合材料、特种功能性硅酸盐材料、金属合金材料等的产业化进程,支持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
加强纳米级超细碳酸钙、纳米孔膨润土等纳米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生产,扩大纳米技术在化工、建材、塑料等领域的应用;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推进城市建设及大力解决民生问题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新型防水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绿色环保化工涂料等。新材料基地建设以天富热电和天业集团等上市公司及西部宏远等引进企业为龙头,以石河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重点发展高性能碳基新材料、纳米改性材料、大掺量粉煤灰建筑材料、以煤、石灰石、膨润土等矿产资源为原料的新型材料等,把石河子建成国家级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
4.新能源产业
发展以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及下游产品生产,适时发展以油料下脚料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开展秸秆、木屑等农林业废弃物气化、固化供热与发电、大型沼气开发综合利用与示范等,在二师、六师、八师重点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
充分利用兵团丰富的风能资源,吸引国内先进的风电装备企业来兵团建厂,推广应用风能发电技术,建设风电项目,提高风能利用率,在五师、十三师重点发展风能产业。
支持推广太阳能利用技术,开展太阳能采暖、空调等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应用,依托大电网,在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建设太阳能发电示范项目,在无电地区推广应用风光互补系统,解决无电地区人口用电问题。依托新疆丰富的资源优势和潜在的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形成多晶硅、太阳能切片、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业链,在一师、八师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现代农业。围绕农业优势产业, 以特色农产品基地为依托,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加大农业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建立高效配套的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开发并加速推广新型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适用技术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有效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经济耐用的农业节水灌溉成套设备。以优质、高产、专用作物新品种、新组合选育及其产业化为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加强高新技术育种研究与开发,大幅度提高育种技术水平。加快畜禽新品种(系)的选育与产业化,提高新品种选育及其快速扩繁技术水平。加强良种快速繁育技术开发,推动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加快精准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步伐,用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农业,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特色农业,以优质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选择一批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大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特色水畜产品等,大力推进特色林果、畜产品、农作物精深加工,并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规模,培育壮大一批实力雄厚、辐射带动力强、具有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
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农业十大主体技术和精准农业六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品种繁育、种植养殖、施肥灌溉、植保防疫等领域产业的优化升级。
(三)积极培育高技术服务业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电信运营商现有条件,建设覆盖兵、师、团,规范、统一的传输网。综合利用公共通信网络、实用信息技术和多种信息终端,推进偏远、边境团场、连队宽带信息网络的覆盖和使用,促进信息服务消费。根据兵团需求,整合资源,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深化电子商务应用,鼓励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发展,开展重点、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建立集农资集中采购、农产品收购管理、大宗农产品销售、招商引资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发展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围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流通企业和快递服务提供商,建立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一体化的连锁经营体系,推进耐用消费品、农资、医药等连锁经营网络向团场连队延伸。
稳步推进电子政务。整合资源、注重应用,推动政务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网络资源整合,构建统一的兵团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兵团与师(市)、团场网络的互联互通。推动建立兵团协同办公平台,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进一步完善各师、各部门政务门户网站功能,提高便民为民服务水平。完善重点业务系统,健全政务门户网站群。
培育发展数字内容服务。建设公共信息基础数据库,提高信息资源开放程度。发展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等领域的数字内容产品。积极支持专利服务、技术市场等中介机构发展,培育技术市场,促进专利技术、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技术进步为支撑,推动经济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大转变,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加大农业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加大农业十大主体技术和精准农业六项技术在农业产业化各环节的推广应用力度,重点开发并推广现代种业生产技术、农业节水与保护性耕作技术、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预防控制技术、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精准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特色农产品存储与保鲜技术、设施生产与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特种资源高效生产与健康养殖技术、农业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农业新型装备生产技术、农产品转化升值技术等,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品种繁育、种植养殖、施肥灌溉、植保防疫等领域产业的优化升级。
紧紧围绕工业优势产业,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抓好重点企业的高新技术渗透、应用和改造,采取政策引导,带动企业工艺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加快采棉机械、畜禽养殖机械、特色林果业机械等农牧机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加快果蔬饮料、精炼食用油脂、畜产品深加工及农产品贮存等食品饮料产业的技术开发与生产。加快新型纺纱技术,数字喷射印花技术、纤维及纱新型染色技术、多功能印染后整理技术、天然纤维织物的防皱整理技术以及环保型功能性助染剂等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快氯碱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步伐,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加大烧碱和PVC后加工产品的开发,拓宽烧碱的应用范围,增加PVC树脂的品种,大力发展有机氯产品,提高氯碱行业的精细化工产品比例,促进传统工业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
积极推进服务业信息技术应用,提升服务业水平。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效率和经济效益。积极培育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业和信用服务业,逐步推广应用物联网,开发旅游业、零售业、物流业等服务业信息资源,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
四、重点专项
(一)生物医药专项
加强中药制药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以动态逆流提取、超临界CO2萃取、膜分离、大孔树脂、微波辅助等新技术,提取、浓缩新疆特色中药材的有效部位、单体,实现中药提取物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优先发展用于治疗肿瘤、肝病、心血管病、流感、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中成药,加快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品种、品牌和企业。加强对现有药品的二次开发,在处方设计、工艺技术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用现代制剂新技术生产传统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选择具有明显地域优势、市场潜力大、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化基础较好的甘草、肉苁蓉、枸杞子、红花、红景天、骆驼蓬、罗布麻等新疆特色中药材,按照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采用现代节水技术、生物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等,推进新疆特色中药GAP种植基地建设,加快中药材种植业发展。
利用生物反应器全悬浮培养技术、微载体培养技术进行生物制品抗原大规模生产,采用先进浓缩纯化工艺,生产高效安全疫苗。开展生物制品耐热保护剂、新型免疫佐剂、动物疫病诊断试剂等动物用生物制品关键生产技术开发。建立生物制品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加快成果转化。
加大动物用生物制品的开发力度,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及发酵工程进行规模化生产。开展口蹄疫、禽流感、蓝耳病、小反刍兽疫和猪瘟等国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用疫苗和布鲁氏菌等重要人畜共患病疫苗的研制。加快口蹄疫合成肽疫苗、蓝耳病疫苗、小反刍兽疫疫苗、猪瘟疫苗等产业化生产。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开发动物多价、多联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植物疫苗以及合成肽疫苗。
(二)现代农业技术专项
积极发展各类作物水溶性腐殖酸滴灌专用肥、新型生物滴灌专用肥、生物微肥的生产,稳步推进生物农药的开发研究和生产,大力发展生物饲料产业,为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农用生物产品。
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开展自动化/可控管道输水技术、灌溉节水与生物节水综合配套技术、精量灌溉技术、水资源与农业生产,生态与环境保护综合优化配套技术开发与示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展大田作物、特色林果业和设施农业节水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提高粮、油、经济作物的综合生产能力。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和推广优质抗虫棉、彩色棉新品种。利用转基因动物制备技术,采用优良基因导入、定向育种的方法,培育高产、优质绵羊新品种。发展特色林果、特色畜产品、特色农作物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用农业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农业,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涉农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推进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和智能化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三)信息化专项
加大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示范试点工作,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推进研发和设计协同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转换两大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依托兵团大农业优势,积极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相关的各类智能、精准控制设备的生产及应用。加大信息技术在传统农业中的应用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现代化水平;发展节水智能控制技术设备的产业化。
积极培育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监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等信息服务业示范,并取得突破,促进兵团信息服务业发展。
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及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以应用促发展,通过采用信息手段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快信息化与兵团各行业的融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技术进步。
(四)电子元器件与软件产业化专项
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的矿产和电力资源,使具备碳化硅晶片生长、加工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半导体新型元器件及材料实现“本土化”,提升电子元器件的技术水平,加快形成经济规模。以企业为核心制备国防、航天航空抗辐射电子器件、微电子、电力电子和半导体照明器件、高效节能元器件等,推动电子元器件产业的技术升级,加快产业化进程。引导碳化硅产能扩大及产业链延长、超高压电极箔产业化项目建设、有机硅及其副产品产业化发展。
建立向西开放的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和技术服务出口基地。依托石河子经济开发区、利用建设中亚自由贸易区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机遇,引导东部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向兵团转移,建立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视听类、通信类、计算机类等劳动技术密集型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业。
积极开发各类应用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发展。根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需求,以应用为导向,重点开展工业自动控制、农业智能化、系统组合应用中间件等应用软件的开发、生产,加快对电磁阀等节水关键设备及棉纺智能控制软件的生产,开发适应团场特点、方便实用、质优价廉的应用软件。鼓励兵团企业与国内外软件生产企业合作,培育发展兵团自己的软件企业,推动软件产业发展。
(五)新材料专项
开展超级电容器、碳化硅晶片和超高压电极箔等材料技术开发,通过规模升级及节能减排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高端材料生产基地。
依托天然沥青、膨润土、蛭石、粉煤灰等原料优势,开发高性能路用沥青、防腐涂料、密封和堵漏新材料、钠基膨润土、钙基膨润土、有机膨润土、基于粉煤灰的高性能纤维以及用于热气管道、墙体耐热、隔热保温材料等节能产品,开展膨润土在医药、化工等相关领域的应用技术开发,加快其产业化进程,形成较完整的膨润土产业链,建成具有新疆特色的建材生产加工基地。
加强聚氯乙烯(PVC)专用料和特种PVC工程塑料的产业开发, 在高聚合度PVC、高速挤出PVC电缆专用料、透明PVC、内增塑PVC、阻燃抑烟PVC、PVC木塑和石塑复合材料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初步形成聚氯乙烯(PVC)专用料和特种PVC工程塑料研发和生产体系,保障兵团PVC产业健康发展。
利用新疆独特环境气候条件和生物质资源,大力开发环境友好可生物降解新材料。开展现代设施农业专用可控降解农用地膜、转光棚膜产品开发和推广,建立棚膜材料生产和应用示范基地,扩大产业规模;开展基于农业废弃物的生物材料开发,植物废弃物基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开发,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环境友好材料生产加工基地。
开展特种、功能性水泥产业化技术开发,重点开发节能、节土,并能改善建筑功能的混凝土砌块、建筑板材、空心砖、复合墙等节能新品种,形成产业规模。
(六)新能源专项
发展以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重点开发以农作物秸秆和木质素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关键技术,优化燃料乙醇生产工艺,降低水耗、能耗和污染,提高综合效益。选择适宜兵团种植且油脂生产成本低、抗盐碱、耐干旱的草本油料植物、木本油料植物和沙漠微藻进行种植示范和生产工艺开发,提高转化效率;培育和发展生物柴油生产原料基地和生物柴油生产企业,提高产业化规模,建设示范项目。
开发生物质燃气高效净化技术,开展秸秆、木屑等农林业废弃物气化、固化、供热与发电等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秸秆气化和固化技术,结合兵团实际,开展秸秆、木屑等生物质原料气化和固化研究和示范;在小城镇开展秸秆、木屑等农林业废弃物发电和集中供热、供气试点。
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的风能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建设风电项目,稳步发展风能产业。
支持推广太阳能利用技术。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区域,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大电网,建设太阳能产业基地;在电网难于通达、供电质量差的边远团场和无电地区推广应用风光互补系统,解决无电地区人口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在兵团城镇化建设中加强新能源的利用、推广墙面建筑节能技术。
(七)创新能力与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专项
加强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科技创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若干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基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及产品开发。
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疆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组建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研究开发行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实现产业化,不断提升行业技术水平。重点建设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农用装备制造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煤化工、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制品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兵团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设施的开放和共享。加快南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以两所大学、农垦科学院为中心,各师农科所协作配合的农业科技研发平台,形成研究领域布局合理、区域特色明显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八)技术开发与产业技术升级专项
重点开展氯碱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加工、热电联产等行业的节能减排新技术和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开发,有机硅及新型合成材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研究开发,打造上下游完整产业链,大幅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区内外领先的先进技术。
充分利用优质农产品资源,创新传统加工技术,引进现代加工技术,培育特色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开展特色果蔬贮藏保鲜和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技术开发;天然、绿色、有机、保健、功能性食品等系列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番茄、葡萄等优质瓜果蔬菜深加工技术及多用途产品开发;乳制品和肉制品深加工及风味产品开发;食品工业下游产品综合利用技术及产品开发,形成以特色产品为主导的食品加工技术体系。
围绕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积极开发耕、播、收等农田基本作业机械、农业工程机械和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装备;开发高效节水灌溉器材;围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研究开发一批园艺、畜牧等特色农牧机械;围绕氯碱化工产业发展,着力加强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化工设备的研发;发挥农业机械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改造和提升现有产业水平。
以节约资源、提高效益为目标,重点开展:高产、高效、集约化能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高效洁净燃烧发电、水力发电、联合循环发电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研究。
开展多种功能性纤维混纺、交织、交并新产品的开发;印染关键技术研发;清洁生产新工艺和新技术在纺织业的应用;纺织产品功能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快形成集纺纱、织布、印染、家纺、服装为一体的纺织产业体系。
应用现代技术,创新建材产品。重点开展水泥、玻璃等新型生态、环保、节能建材生产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应用;以工业废渣及副产品开发新型、轻质、高强、保温复合墙体材料及其制品研发,促进建材产业的发展。
(九)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
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农副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气,进行综合治理与利用,瞄准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前沿,加强自主创新技术的开发,重点突破废弃物治理与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提高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
重点开展以煤矸石、粉煤灰为重点的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带动锅炉废渣、电石渣、烟气脱硫石膏、盐泥、石棉开采中的大量尾矿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治理与综合利用,形成煤—电—建材等系列产品链。
重点开展煤焦炉气、电石炉气和矿区瓦斯气的综合利用技术,加快发展碳一化工产品,形成新的下游产业,为兵团化工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兵团棉籽油加工废弃物棉籽壳、棉粕、脱臭馏出物、皂角等为原料,重点开展棉籽油加工废弃物资源化清洁利用关键技术开发,推进兵团棉籽油加工废弃物资源化清洁利用产业快速发展。围绕煤焦油精细化分离、煤焦油成分衍生物的开发和煤焦油催化加氢制备燃料油等方面进行煤焦油深加工的技术开发,开展煤化工企业煤焦油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开发钾盐系列产品,硼、锂重要资源分离提取的成套关键技术和产品,钾盐其他共生资源利用及高附加值产品,从盐湖提取钾、镁、锂盐后的母液中提取铷铯的新技术。
(十)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项
围绕兵团规模化经营所亟需的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特色林果业生产的重点,开展高效低污染大型植保机械装备开发与示范、果园多功能移动作业平台的开发与示范、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红枣分级设备研制、大型少免耕精密播种机械研究与开发、大功率拖拉机配套翻转双向超深耕犁等作业机械的研发与推广。
加强新型农机具的研制和推广,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技术水平。围绕节水灌溉、棉花种植生产和收获机械化、特色经济作物收获,加工以及畜牧产业的需要,积极研制和引进开发先进适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农业机械新产品。重点在棉花全程机械化、特色林果业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开展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的开发。加快机采棉配套机械开发推广步伐,初步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做大做强播种机械制造产业,使干旱、半干旱区使用的播种机械种类基本齐全,播种机械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大幅度提高。
加强农用装备制造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以兵团农机科研院所和重点农业机械制造企业为重点,建设耕整播种机械、收获加工机械、节水灌溉机械装备制造体系,打造兵团农机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宏观引导,促进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发挥兵团宏观引导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在市场准入、示范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有力措施,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二是加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切实将高技术产业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三是对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化基地等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四是做大做强高技术龙头企业,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二)营造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建立有利于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资金投入,加大对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二是建立健全创业风险投融资机制,为高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根据高技术产业发展特点,建立以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公平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四是营造有利于创新和创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强化招商引资,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紧紧把握后金融危机时代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强、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支持和鼓励兵团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在兵团设立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鼓励企业开展与区内外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 提高技术创新的起点,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四)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构建多元化投资体系
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引导并带动民间资金投向高技术产业,扩大高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总量。二是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由“政府主导型”向“企业主导型”模式转变,使风险投资机构出资者结构多元化。三是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四是加快培养和引进懂金融、懂法律、会管理的创业风险投资专业人才。五是建立和完善畅通的风险投资资本退出机制。
(五)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以产学研联合的方式,组建技术研发机构,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系统集成和工程化能力。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加强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类研究机构、检测机构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应用技术开发,大力推进科研基础设施的开放和共享。加速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大力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成果转化,加速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六)坚持以人为本,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加强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高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创新型人才和高级实用型人才培养。以中高级技术人才培养为重点,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建立人才引进机制,鼓励人才带成果到兵团创业,健全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坚持以创新能力素质为核心,以业绩和贡献为导向,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完善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人才奖励体系。
(七)以城镇和产业园区为依托,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结合兵团城镇建设规划和中央支持兵团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师(市)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创造条件,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在园区落户,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支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增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功能。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的平台作用,积极运用土地、补贴等手段,支持重点园区建设,完善配套服务,降低商务成本,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上一篇:贯彻落实兵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部门分工
下一篇:兵团景观一角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