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信息:
首页 > 学术论坛 > 正文

创新生态机制 建设美丽新疆 周彬
2013-11-26 18:43:00   来源:亚心网财经频道   评论:0 点击:

创新生态机制 建设美丽新疆
自治区节能减排科学研究会专职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环保节能科学研究院院长 周彬

 
       一、生态机制建设的基本概念与认识

       1.生态机制建设是在决策调控过程中,促进全民参与市场发展与服务机制建设的主动性,围绕生态资源的禀赋,规范开发、培育与使用资源的方式,为资源技术革命,建立科学配置、公平竞争的资源发展环境,集约与凝聚发展、开发、服务的能力与智慧, 推动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和谐发展。

       2.美丽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的梦,建立科学可持续的良好的生态机制,是实现环境优美,保持空气洁净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持久的民生工程, 而生态机制建设的目的是为创建优美的生态环境塔建一个共建共享的资源平台。

       二、浅析生态机制建设的背景

       1.全面实施生态新机制建设的国家战略: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设创新型社会,全面实施新技术革命,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丽中国梦;2013年全国“两会”具体确立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为全面实施生态新机制建设,提供了历史性的政策保障。

       2.生态机制建设的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从大飞跃跨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京津冀乃至华北中部持续出现的高强度“雾霾天气”, 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同时告诫我们,经济社会飞跃发展中对生态环境的眷顾缺失,已到了不可不补偿的关键阶段;今年九月,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表明政府治理生态环境的决心和意志,由此,给高速发展的新疆创造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反思和学习转型的机遇。

       3.中国新疆生态机制建设的主要依据:2010年以来,新疆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经济社会呈现着全新发展的喜人态势。2012年,我们自豪地宣告新疆GDP突破了7500亿,但也要注意到,第二产业涨幅最快,占GDP总量的47%,其中能源产业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最大,而万元GDP的能耗单位指标呈上升趋势,是否存在产业循环工艺链及资源配比不合理,或产业链较短,浪费严重等现象,应引起我们高度关注。要避免“雾霾天气”在新疆重演,使PM2.5浓度自然控制在“宜居环境”范围内,推动“有效控制”与“自然控制”的有机转换,防治有害气体及污染物对大气环境入侵的生态机制建设,诠释生态和谐文化,建设优美的民生环境、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实现持续发展。所以,我们追求物质富足的同时,应该兼顾生态环境的感受与平衡,要与生态共存,以生态平衡置业,树立长远的生态发展观,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建设我们的家园,发展我们的经济;用智慧有序配置有限的自然资源,千方百计提升资源利用率,控制资源浪费,全面创新资源生态机制,建设美丽新疆。

       三、生态机制建设的重要途径

      1.实施生态普查

       更新创新驱动与科学管理意识,避免以主观意志替代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现象,消除资源数据库建设与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措施缺失,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及布局中的资源配置与生态环境的客观规律相协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因资源浪费引发的环境污染。
由于新疆相对地广人稀,居住较分散,经济社会发展差别化明显,自然生态与地理构造及人文环境各异,生态环境各具区域特色,资源分布不均,对纳污能力及环境的承载力相对也不同,所以进行生态普查,摸清区域生态资源状况,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找准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差距与生态可持续承载力的长远发展与共融点,建立科学培育、配置、开发资源的研究与管理决策的生态创新机制,是建设民生工程的根本所在,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固源之本,才能有效地维护我们来之不易的跨越式发展成果。

       以县市、乡镇为单位,在全疆实施区域生态资源普查,目的在于如实掌握与评估我们所保有的现实环境、生态、资源量、承载力和区域发展的配置潜力;从高层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各地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因地制宜,与宏观决策、战略发展、长远规划相结合,思源固本,本着对未来负责、对长足发展负责、对民生环境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对人类生存环境负责的态度,建立以区外专家指导为辅,以区内专家作业为主的,切实能实现应用转化的专家作业组;建立生态资源普查数据库和开发利用研究档案,促进开发、培育、利用、服务的研究机制常态化,深入贯彻中共“十八大”确立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资源利用的技术创新,培育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升级新机制。

       2.构筑源头污染控制体系,建立污染溯源控制平台

       新疆地形、地貌由“三山两盆”构成,分为南、北、东三大区域,南部及东部自然环境较差,戈壁沙漠荒山凛冽,风沙大,少雨干旱,水资源馈乏,湿地稀少,自然纳污能力较弱,大气环境质量普遍较差,生态环境自身修复能力较弱;北部环境相对较好,水资源相对较丰富,湿地面积有一定规模,雨水相对较多,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自身修复能力。有关数据显示新疆沙漠面积42.3万平方公里,占新疆土地面积的25.48%,占中国沙漠面积的59.6%;戈壁面积29.3万平方公里,占新疆土地面积的17.65%,占中国戈壁面积的51.4%;各类湿地148.35万公顷(包括水稻田6.4万公顷),其中,河流湿地45个,合计20.57万公顷;湖泊湿地108个,合计69.69万公顷;沼泽湿地148个,合计36.93万公顷;库塘湿地134个,合计14.76万公顷。

       比较中国新疆生态环境,具有沙漠和戈壁占国土面积比例较大、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较低、风沙大等三大特点;气候变化,区域特色较明显;从总体上看,生态环境及承载力尤为脆弱;新疆较东部相比仍处于欠发达地区,看起来是弱势,但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进程中,又占据了强势,例如北京治理锅炉污染前后经历了约十五年,乌鲁木齐总结借鉴其经验,2011年通过实施了“煤改气”工程,大气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观。当然,也占了技术进步的时间优势。由此可见,从现在开始构筑源头污染控制体系,在我们富集的自然资源获得的工业比重还较轻的阶段,提早打算,超前设计,变弱势为强势,从源头抓起,切实有效地建立起助推新疆跨越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在实施生态普查的同时,抓好生态补偿机制的规划设计,结合多元民族的传统特色,借助传统技术,注重引进、消化和吸收,以生态发展观,搭建创新生态机制平台,建设我们美丽的新疆,在全国大气污染治理行动中,做出新疆的特色,率先垂范,争创中国的治污榜样。

       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加强组织学习与培训,特别是对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培训,抓源头污染控制的同时,要抓好源头决策控制,要弄清什么是源头污染控制体系,什么是生态补偿机制,以及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重大意义等。第二,构筑源头污染控制体系,要按照生态与经济的发展规律,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加强组织与管理,结合国家战略发展的总体布局和考核目标,制订严格有效的资源开发利用与节能减排考评指标,同时做好发展、开发、服务的经济总量配比,在使用纵向资源的同时,要注意横向资源的培育,将技术产业及咨询服务业纳入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注入激励机制,对做得好的予以奖励与补偿。第三,要培育生态管理方式与资源技术工艺产业,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形式,重点支持和扶持一批科研服务机构,引进与培育一批学科人才,使决策和机制有支撑,产业布局协调及“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和谐。

       3.建立新疆地方特色的考核规范

       中国新疆的经济发展,石化能源很大程度上是首要贡献载体,未来水资源消耗比重将占据主导地位,要想空气洁净,务必减排污染,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中的工艺服务是关键,所以我们要按照国务院的严格节水等“十二部”重点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建立具有新疆地方特色的考核规范,参考国家标准,结合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差别化政策,制订新疆资源循环利用及产业工艺考核标准。从源头扼制一些项目产业工艺循环利用链断层的现象,逐步改善地方能源工业发展仍处于初加工阶段,产业链较短,浪费仍比较严重的局面。

       4. 着力培育创新驱动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驱动力,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第一生产要素;科技投入是创新驱动的基础;我们应鼓励乡镇及街道、县市、地州及各行各业培育自己的专家队伍,切实建立可以参与谋略,并做出成果的专家顾问团,将创新驱动能力建设纳入各级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

相关热词搜索:创新 生态 机制

上一篇:首届低碳经济技术 新疆学术研讨会
下一篇:生态文明建设是全民的共同责任 罗建基

分享到: 收藏